LIFE兩性3.jpg

(圖自Pintereset)

~兩性關係裡常常可以看到四種關係:
共生、寄生、各自獨立和相互依存

每個人對感情都有特別的要求,男與女的組合,
相處細節千變萬化,每一段感情都有特殊之處。
在兩性關係裡常常可以看到四種關係,
共生、寄生、各自獨立和相互依存。
從這四種關係相處類型中,
可以檢視個人的兩性關係是否健康健全。

1. 共生關係 —— 病態互依 ­
共生關係:兩個圓一樣大,重疊在一起。

事實上,有許多兩性關係或婚姻的維持,
是處在這樣的一個共生關係中的。
少年時受到瓊瑤小說的影響,看了不少愛情電影,
感動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殉情故事,心中覺得兩個人相愛,
就是要那樣纏纏綿綿、同生共死、如膠似漆,似乎才叫做愛情。
共生關係認為相愛的兩個人在生活的步調、思想、
對事物的看法、觀念上都要一致,才叫做親密關係;
兩人對家庭的生活水準、物質的需要、未來的藍圖規劃也都要求一致。

當兩人看法不同或者衝突時,就會覺得關係受到威脅,
為了維持心目中的親密關係,往往委曲求全以避免衝突。
例如在婚姻生活當中,出去吃飯的時候,
也許ㄧ方想吃日本料理,而另ㄧ方卻想吃川菜,
結局常是ㄧ方委屈自己去陪另ㄧ伴去吃。
在那個時候,伴侶根本沒有分開行動的觀念,
甚至於完全不懂得伴侶可以各自去享用各自喜歡的食物,
然後約好一個地方再相會,總是覺得要陪伴對方,對方要陪伴我。

你要參與她所有朋友的聚會,她也要參與你所有朋友的聚會。
看起來要像神仙眷侶,伉儷情深,長相廝守,永不分離。
在關係中兩個人的世界變成了一個,這樣的關係就是共生。
在這樣的共生關係裡,其中不可能沒有委屈、沒有壓抑、
沒有迎合、沒有討好,但身在其中的人
甚至自己都察覺不到潛藏的不滿和犧牲。

或許這樣合二為一的關係讓人羨慕,但請試想,
兩個在不同文化背景、環境、不同教養下長大,
兩個原本有不同生命歷程和價值觀的人,
有無數個不同的特點和經驗,怎麼可能完全融合成一個共同體呢?

因此,在這樣的共生關係裡,為了要共同經營這種一體的感覺,
有無數次自我在不自覺中犧牲掉,彼此都會有犧牲的感覺。

漸漸地,要維繫這樣的一份關係會越來越沉重,越來越辛苦。
內在的自我一再被壓抑,自我想要得到自由與解放的聲音會逐漸茁壯。
直到有一天,會有一方開始冒險,想要脫離這個關係,
想要呼吸新鮮空氣,不想被窒息,這個人在關係裡
就被稱為變心或者背叛者,會受到各方的責難。

只要一方脫離,另外一方就倒下;
倒下的受傷了,被稱為犧牲者、受害者、傷心、憤怒,
而先脫離的人也充滿自責與悔恨。 ­
這種共生的關係,嚴重地說是一種病態,
但卻也是許多情侶夫妻一直在追求,努力經營的關係。

一直到有一天,其中一方感到窒息,想要追求自由,
也就是關係面臨挑戰與破滅的危急時刻。
若能儘早檢視自己的兩性關係,適時調整溝通,
給予自己與對方更多的空間與成長,感情才能持久。

2 寄生關係—— 你是我的一切 ­

寄生關係:一個大圓,一個小圓,小圓依附在大圓之內。
這樣的關係,對寄生的人而言,寄生是他的全部,
而對寄主而言,寄生的人只是他的一小部分。
傳統的婦女、傳統的婚姻比較多這樣的寄生關係。
對女性而言,家庭、孩子就是她的一切,
而先生就是滿足這一切的最重要資源。
所以在她跟先生的關係裡,先生是她的一切,她必須緊緊地抓住。
先生變心了,愛上其他女人,對她而言,
就好像寄生蟲突然失去寄主,不知道應該怎樣活下去,
沒有信心自己可以獨力承擔經濟和教養的責任。

對先生而言,家庭只是他生命的一部分,事業、理想、
社交活動、嗜好、興趣等除了家庭以外的這些領域,
都可以滿足他心理上的需要、豐富他生命的色彩。

對寄主而言,失去寄生者,對他的生存不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和威脅,
因此不會花費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去照顧與滿足寄生者。
然而道德觀念、宗教信仰、社會輿論的束縛,或是基於保護孩子的心態,
或來自於家族、法律制裁的力量,仍然使這些寄主感到必須背負他的寄生者。

在這樣的關係裡,寄生者和寄主雙方都是痛苦的,也都是辛苦的。 ­

當然,也有一些角色互調的狀況,
有些內在心靈、心理力量比較強的女性會碰到情緒、
心理上比較脆弱、依賴需求比較強烈的男性,形成特殊的寄生關係。
個人心理、人格不健全,也特別容易產生寄生關係。
雙方彼此的需求特別多,情緒起伏特別大,
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互相傷害。
社會上常見到一些情殺的暴力、血腥事件,
多半是寄生者因人格、心理不健全而過度依附感情,
寄生關係遭到威脅或破滅時,一時無法承受或一時失去理智所致。
因此,寄生的兩性關係是不健康或者可以說是病態的。

3 各自獨立關係—— 雙方平行而沒有交集 ­

各自獨立關係:兩個圓一般大,或差不多大小,
各自獨立而無交集,在這樣的關係裡,
常因彼此距離拿捏不當而漸行漸遠。

在某些夫妻關係或兩性關係裡,會不成熟地模仿歐美文化裡的獨立自主。
“ 你是你,我是我:我不是為了迎合你的期待而來到這個人間。
“ 你無須滿足我的期待,你有你的世界,我有我的世界,
你可以過你想要的生活,我也可以過我想要的生活,
你可以有你的社交圈,我也有我的社交圈,
我們彼此不干涉、不過問對方的行為。”

這樣的態度與精神必須在全然尊重對方,
也清楚自己人生使命的前提下達成共識,
非輕易地允諾或個人率性而為。
在摸索感情相處的模式上,有可能受到獨立需求的誤導
而形成各自分開、無交集的狀態。

人類是心靈高度發展的動物,也是群居的生物。
人除了有獨立自主的需求以外,還有親密跟聯結的需求。
有些人為了要追求自己的獨立自主權,
甚至因為害怕失去獨立自主而寧可捨棄兩性關係。

像這樣的情況,有可能是因為童年成長過程中
被父母操控、干涉,造成一些創痛性的經驗,
而導致不願意被干涉、被控制的心態,
由此而形成各自獨立的關係。
這種看似自由沒有牽絆的關係,相對也會失去親密聯結,
無法得到心靈的滋潤與心理更深層次的滿足,這樣的關係也是不健康的。

4. 相互依存關係—— 親密中有獨立的健康形態 ­

相互依存關係:兩個圓一般大,
有交集也有各個獨立的部分。

在這樣的關係裡,有親密的交流,尊重對方獨立自主的一面。
在男女相處的四種關係裡,這是最健康的關係形態。
一個健康的兩性關係,是彼此有交會的時候,同時也有獨立的時候。
有連結、親密,也有獨立自主;有共同的生活重心,也有各自的社交圈子。
因此,一段健康的關係,雙方必須嘗試了解,
兩個來自不同成長環境的人,
彼此的心靈刻畫著不同的人生經驗。
在坦誠的互動過程中,自然地產生某些交集,在心靈交會的時刻,
也同時去尊重、了解、接納還沒有辦法交集的部分,
給予對方更多的時間、包容與溝通。

(以上文章轉載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幸福草工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